中国网讯 日前,一款获得发明专利的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正式在京港地铁14号线应用。该设备集成了智能算法、光电传感与激光成像等前沿科技,作业时如同为接触网装上了高精度的“检测眼”和“智慧脑”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能够沿着接触网进行全覆盖、连续化的检测,毫米级地捕捉磨损痕迹,有效提升接触网磨耗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接触网肩负着为列车稳定输送电能的重任。列车运行时,受电弓与接触网持续摩擦,接触网磨损状况直接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与列车的行车安全。因此,对接触网的“磨耗检测”尤为重要。早在2022年2月,京港地铁敏锐捕捉到传统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与相关单位创新研发,从开发设计、原型打造,到实地测试、参数调校,京港地铁的工程师们反复优化设备稳定性,持续对数据精度、检测效率进行精调。经过三年多的试点打磨、数千公里的数据积累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这一创新成果于今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至此,该测量仪已成功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的双重授权,充分体现了其创新价值及实用性。据悉,该设备近期已在京港地铁14号线正式投入常态化维保作业。
全覆盖连续检测 实现“毫米级”精准掌控
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可通过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与激光成像技术,实时捕捉接触网宽度、高度、磨耗面积及偏磨角度等关键参数,测量误差仅±0.02毫米,较传统使用行业通用的游标卡尺测量,其精准度提升了10倍。此外,该设备可对接触网磨耗情况进行自动化全覆盖连续测量,每米采集超100个数据点,相比传统人工每250米仅选取5-7个点位检测,其数据密度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便捷式操作 效率提升1倍
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约11公斤,可沿接触网自主移动。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控制设备“前进”、“后退”、“停止”、“测量”等作业,并可设定三种行走速度,单人即可完成操作。以京港地铁14号线十里河至北工大西门区段为例,在夜间有限的作业时间内,以传统人工模式完成2.2公里的接触网检测及维护需要2天,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可在人工维护的基础上,辅以自动检测,相同区段则仅需1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1倍。
数据驱动运维 推动检修模式革新
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内置里程定位轮,在维保作业前,工作人员可将检测里程、重点测量点等信息预录入设备,精准关联实际需求。检测中,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接触网“健康指数”。此外,设备还内置智能算法,可分析磨耗速率,自动生成磨耗曲线、预警台账及寿命预测报告,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设备的应用,让传统“单点采集+数据统计+人工分析+专项维修”模式升级为“现场诊断+就地治理”一站式模式,是“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的又一实践。
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应用,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该设备已纳入京港地铁常态化检修体系,未来,我们将联合相关机构不断完善设备性能,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持续开展车辆、信号、轨道等多个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课题及项目研发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乘客出行更安全、更舒适。
168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