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普查发现多处革命遗址 村民协力共现遗址真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透露,自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广东省普查办积极响应“应普尽普”的要求,发布《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面向社会全时段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特别关注党史文物炒股配资门户,进行地毯式普查。截至目前,广东省已累计调查发现450余处新的党史类文物。惠州市普查办通过文献考据、实地走访、科技测绘等手段,对革命遗址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记录了黄氏祖祠(禾多乡农会旧址)、元和寿山世居、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等一批重要革命遗址。
在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元和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建筑,被杂草灌木遮掩,屋顶坍塌且部分泥墙剥落,是惠州地区常见的围屋格局。这座不起眼的建筑曾接待过一批文化名人,名为元和寿山世居。惠城区博物馆馆长、惠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刘佳妮表示,在2024年10月了解到该文物点线索后,她立即向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村民详细了解情况。尽管建筑有损毁,但其平面形式保留较完整清晰,现存42间房、6处天井。
村民李挺回忆说,寿山世居的李氏族人曾在惠州市区水东街经营一家名为“东和行”的商铺,生意兴隆。专家学者结合村民口述信息和相关资料分析得知,抗日战争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等同志组织营救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途经宝安、秋长、三栋到达惠州城区。部分文化名人在寿山世居稍事休整后前往惠州城区,分别住在水东街的东湖旅店和东和行商铺。
刘佳妮带领普查队在现场实地调查时发现,元和寿山世居正面墙体尚存抗战时期的枪眼痕迹,为研究惠州地区革命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方便文物普查进行勘验测绘,李氏族人还热心帮助清理了文物点周边的杂草树木,使这座红色建筑的真容得以显现。
惠州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此次普查中,黄氏祖祠(禾多乡农会旧址)、元和寿山世居、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等一批重要革命遗址被重点记录。这些遗址见证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重要历史事件,承载着党的奋斗历程与集体记忆。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在此次普查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发现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浮雕、“金威啤酒厂旧址”等。目前,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三十多处,普查登记改革开放文物总数达65处,初步确定了50个普查重点片区。相较广东其他地区,深圳市党史类文物类型更加复杂多样,涵盖工业遗产、城市雕塑、标志性建筑与场所、文化教育设施、侨乡建筑、重大事件纪念地等。
深圳市在开展党史类文物普查过程中炒股配资门户,还开展了改革开放文物资源专项普查,摸清改革开放文物家底,持续擦亮改革开放城市文化金名片。未来,深圳将继续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史迹保护利用条例研究项目、深圳市改革开放文物普查评估与保护专项研究项目,探索改革开放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方式,为深圳市改革开放史迹保护利用提供法律和科学依据,并推动公布一批改革开放史迹文物保护单位。
168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